2030年。
階梯教室。
曆史老師穿着秋衣走到講台上,學生們很快就安靜下來。
“那麼就直接進入正題吧,今天要講的是——藝考。”
“相比于之前的一件一件有趣或恢弘的事件,藝考看上去沒什麼大不了的,不過是當時的百官希望開恩科,而大帝就新增了藝考。”
“然而,實際上藝考是大帝的一件千古功績!”
“首先,同學們,科舉的意義是什麼?有人知道嗎?”
一名同學舉手。
“科舉的意義是打破階級壟斷,是普通人上升的渠道。一個健康的王朝,他一定是有底層人士進入到上層人士的。隻有這樣的王朝才能夠持久。”
“對。”曆史老師笑道,“然而,實際上的科舉,或者說當時的科舉,有不少的弊端。”
“比如說,糊名制。”
“當時的七國之中,隻有乾國有糊名制。這是和乾國的老傳統有關的。乾國太祖作為科舉的發明者,科舉制度在乾國一直比其餘國家都要先進。”
“其餘國家那時候,考生的名字不會被遮掩,考官就能夠根據考生的名字,定向的給那些世家子弟高分。”
“糊名制是先進的,但是當時為什麼隻有乾國能夠做到?這就是說和做的區别了。說出來很簡單,做到卻很難。”
“要把糊名制搞出來,那就得面對原本收益階級的阻力。”
“大帝的爺爺,改進了糊名制。”
“而大帝爺爺也想不到,看似已經完美了的科舉制,竟然還會在大帝的手中,有一個足稱跨越的大改革!”
“毫無疑問,就是藝考。”
學生們聽着曆史老師的話,一陣凜然。
“所謂藝考,就是很大程度區别于武舉、科舉,它是當時第三種百姓的上升渠道。”
“為什麼大帝被無數人尊崇?就是因為他的制度流芳百世。”
“藝考,成為了第三種上升渠道,為大乾收攬了大量的人才。”
“這是它的曆史意義。”
“接下來,咱們看看當時的具體情況。”
“當時,大乾獲得了大量的土地,這些土地上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前代的,因此,百官建議開恩科,甚至是多開科舉,以篩選出大量的官員,代替這些原本的官員。”
“然而。這是表面上的原因,實際上,當時大乾有許多世家助力。”
“大家要記住,在大帝手中,華夏王朝從世家治世,轉變成了官僚治世。但這是有轉變過程的,直到分戶法實施,這個轉變才進入加速階段,在那之前,在大乾出力的大部分人才都屬于世家門閥。楊肅、珂午這些耳熟能詳的曆史名人,全都是世家之人。”
“千萬不要以為,康哲元年大帝殺了江南八大家,世家就沒了。那就太過天真了。”
曆史老師侃侃而談。
“當時,世家門閥希望将自己的人送入大乾的政治體系,繼而穩固自身的階級地位。”
“而大帝沒有選擇同意。”
“史書上明确的記載,大帝多次的拒絕了開恩科的谏言。”
“這說明什麼?大帝很清楚世家想幹什麼。”
“當時的乾國,是典型的君強而臣弱。”
“大帝是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乾綱獨斷型的帝王。”
“内閣首輔趙陽是工部出身的首輔,他的政治力量,是遠遠不如乾國的曆代首輔的。”
“在這種情況下,大帝根本不理會世家的要求,他要另外想出來一條出路。”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重生七零:神醫媳婦有空間 大隋王爺:造反逼宮吓懵楊廣 修仙:開局一隻耙,活命全靠挖 奧特:開局怪獸墓場獲得戰鬥儀 人在東京,法内狂徒 三國:朕劉禅,季漢莽夫 都市最強修真奶爸 重回83年享受悠閑人生 現實生活中制造妖魔鬼怪奧古魯 末世:妹妹被殺,我化身死神降臨 神豪打賞無限制,姐随心所欲 殿下兇猛 重生77:一根魚竿開啟财富人生 吹盡狂沙 當小白的我開啟了天師系統 三國:某項羽之後,請大漢赴死 逆旅季漢 神域仙界篇 亮劍:我有殺敵爆裝系統 最後的三十六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