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三十二年(前215年)蒙恬将兵三十萬,北擊匈奴,收複河南地,并設政區管轄。
然嬴秦國祚短促,河南地尋為匈奴奪去。漢元朔二年(前127年)武帝命衛青攘卻“胡寇”,重新将河南地奪回,新開朔方郡,改秦九原郡曰五原郡。
元朔四年(前125年)又析上郡、太原郡置西河郡。
漢元朔四年(前125年)置西河郡,《漢書·地理志》載其領縣三十有六:富昌、驺虞、鹄澤、平定、美稷、中陽、樂街、徒經、臯狼、大成、廣田、圜陰、益闌、平周、鴻門、蔺、宣武、千章、增山、圜陽、廣衍、武車、虎猛、離石、谷羅、饒、方利、隰成、臨水、土軍、西都、平陸、陰山、觬是、博陵、鹽官。元封五年(前106年),武帝置十三部刺史監察地方。
《漢書·地理志》将西河郡列屬并州條下,然西漢西河郡歸朔方刺史部管轄,其由朔方改屬并州當在東漢初年朔方刺史部省并之時。
王莽更其名曰歸新,十八縣因舊名:驺虞,鹄澤,美稷,中陽,臯狼,平周,鴻門,蔺,千章,增山,圜陽,廣衍,虎猛,離石,谷羅,土軍,平陸,鹽官;十八縣改新名:富昌改曰富成,平定改曰陰平亭,樂街改曰截虜,徒經改曰廉恥,大成改曰好成,廣田改曰廣翰,圜陰改曰方陰,益闌改曰香闌,宣武改曰讨貉,武車改曰桓車,饒改曰饒衍,方利改曰廣德,隰成改曰慈平亭,臨水改曰監水,西都改曰五原亭,陰山改曰山甯,觬是改曰伏觬,博陵改曰助桓。
《續漢書·郡國志》載:“西河郡,武帝置。十三城,離石、平定、美稷、樂街、中陽、臯狼、平周、平陸、益蘭、圜陰、蔺、圜陽、廣衍。”該十三縣皆見載于《漢志》西河郡所領三十六縣,《漢志》西河郡所屬大成縣見于《續漢書·郡國志》朔方郡條下,曰大城。遍檢範蔚宗《後漢書》及司馬彪《續漢書·郡國志》,未見其餘二十二縣,王莽所改西河郡諸縣亦未見載于《後漢書》。蓋東漢初年的政區大調整中,此二十二縣已然省并。
前漢西河郡西接匈奴,後漢西河郡則駐有南單于庭與使匈奴中郎将。漢匈交兵,師出西河不絕于史籍記載。二漢西河郡變化實由外族入侵
引發的被迫調整,治所遷徙、轄縣省并均是如此。黃河縱貫西河郡,兩岸皆可引水灌溉,發展農業。《漢書·食貨志》載:“明年,南粵反,西羌侵邊。天子為山東不澹,赦天下囚,因南方樓船士二十餘萬人擊粵,發三河以西騎擊羌,又數萬人度河築令居。初置張掖、酒泉郡,而上郡、
朔方、西河、河西開田官,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。”武帝徙關東貧民于隴西、北地、西河、上郡等地之舉,正是賴黃河之水灌溉,發展臨河諸郡農業,屯墾以禦匈奴。且西河郡養馬業素稱發達,實為漢王朝優良馬匹培育基地。
賴其西部直接臨敵而北部有朔方、五原、定襄等郡為之外蔽的地理位置,在漢匈民族交往的曆史進程中,兩漢均于西河郡置屬國,以安置匈奴降者。漢宣帝五鳳三年(前55年),置西河、北地屬國都尉以安置匈奴降者。後漢和帝永元二年(90年),複置西河屬國都尉官,以處匈奴降者。東漢建武二十六年(50年),漢庭遣中郎将段彬授南單于玺绶,令其入居邊郡雲中,始置使匈奴中郎将,将兵衛護匈奴南單于。章懷太子李賢注曰:“中郎将即段郴也;漢官儀曰:‘使匈奴中郎将屯西河美稷縣也’。”建武二十六年(50年)冬,漢光武帝複诏南單于内徙西河美稷縣,漢使南單于入居美稷,卻又派兵屯聚于此。史雲衛護南單于,名為衛護,實則監視。
南匈奴的内附,對匈奴曆史和漢匈關系皆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正如林幹先生所言,在一段時間内,“邊境無事,漢人得以安居。”南單于向漢稱臣以後,确實有過抵禦北匈奴南下侵擾的功勞。漢與匈奴不薄,然而南單于實則屢屢制造事端,挑起叛亂,西河郡治所的南移便與匈奴的屢屢進犯關系密切。
東漢一朝,羌亂不絕,持續不斷的漢羌戰争波及東漢帝國的方方面面。延光元年(122年)虔人種羌與上郡胡反,攻西河郡谷羅城。漢靈帝中平五年(諸如此類不勝枚舉。漢羌戰争幾乎貫穿了整個東漢王朝,後期愈演愈烈,大大地消耗了東漢王朝的國力。
正如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所言:“自羌叛十餘年間,兵連師老,不暫甯息。軍旅之費,轉運委輸,用二百四十餘億,府帑空竭。延及内郡,邊民死者不可勝數,并涼二州遂至虛耗。”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假若愛情有來生 流浪地球計劃成真?這真不關我事 學霸馬甲捂不住了+番外 情深幾許誤浮華 仙郡奇遊:穿越後我和郡主戀愛了 大魔王早期幹預模式 鄉野小醫王 團寵妹妹三歲半[快穿] 玄幻:徒兒你太厲害了,下山禍害師姐去吧 統一三國從經營酒館開始 化蝶+番外 團寵福寶有空間 (綜漫同人)酒廠同事都以為我精分 魔君家的小醫妃拿了廢材劇本 幾度夢回三國之夢醒時分 奪媚+番外 穿成早死嫡女後,開局手撕渣爹 重生83,開局一個襪子廠 蛇王纏上身 開局轉生眼:金輪轉生爆摩擦忍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