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王李恪這個布告一出,新豐縣輿論紛紛。
老百姓頗是不以為然,這位吳王殿下看上去身份尊貴模樣俊俏,原來也是個樣子貨,與那些黑了心的富戶都是一丘之貉。眼下雪災嚴重,雖未到“易子相食”的程度,但多少房子被大雪壓塌了,多少人被凍死,多少人挨餓?
可是那些住着華廈美屋,吃着山珍海味,穿着绫羅綢緞,妻妾成群仆役如雲的權貴富賈,卻吝啬于捐贈一點點救命的錢糧,甯可讓谷子堆積在糧倉裡發黴,也不願施舍給災民一頓稀粥。
這樣黑了心肝、為富不仁的家夥,還要給他們勒石記功?
簡直不知廉恥!
百姓們經過那塊剛剛在渭水河畔立起來的大石碑,都輕輕啐一口,心中不滿。
權貴富賈們,更是紛紛關起門來破口大罵。
這個吳王殿下看似溫文爾雅令人如沐春風,誰知道卻是個如此陰險奸詐的家夥?
自家沒有捐多少錢,這名字往石碑上一刻,不是要讓新豐百姓罵上個幾輩子?
雖然都是些淤泥裡的升鬥小民,罵破喉嚨也不當的什麼事兒,可再渺小那也是鄉梓,同根同源一衣帶水,這要是“為富不仁,漠視鄉梓”的議論傳出去,自家的名聲可就要臭大街了!
而且是遺臭萬年那種!
這對于一個生存在名聲比性命還重要年代的世家,那是頂頂嚴重,僅次于抄家滅族了。
可是哪怕再不滿,罵完了,還得趕緊彌補。
如何彌補呢?
這倒是不用傷腦筋,不是怕自家捐的錢糧太少,而被百姓憤恨嗎?那就再多捐點就是了
對于這些世家大族權貴富賈來說,累世積餘,都是家資巨萬,拿出點錢糧來赈濟災情,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,就看他們自己願不願意。
吳王殿下此策一出,不願意也得願意了,除非想子孫都被鄉梓戳脊梁骨。
既然非捐不可,那也就顧不得與魏王李泰的約定了。
捐一千貫是捐,兩千貫還是捐,何不趁此機會,将壞事變成好事,捐一個頭名出來,獨占鳌頭刻于石上,以供新豐的百姓世世代代敬仰,每當看到這塊石碑的時候,都會豎一隻大拇指,說一聲“某某家恩義無雙,惠澤鄉梓”?
于是,原本冷冷清清的吳王殿下住處,瞬間賓客盈門,座無虛席。
把個吳王殿下美得冒泡,心舒神暢!
根本不用多費唇舌,城中富戶便擡着一箱一箱的銅錢,一車一車的糧食,蜂擁而至,一家比着一家,一家賽過一家!更有甚者,早晨送來三千貫,聞聽别家捐了五千貫,便在傍晚的時候再送來三千貫,仿佛那錢糧都是海潮湧上來的,眉頭都不皺一下,就是要一個獨占鳌頭!
短短一日之内,縣衙的錢庫堆滿了銅錢、布匹、綢緞,糧倉堆滿了糧食。
吳王殿下意氣風發,大手一揮,于城中設立粥棚,百姓可免費吃食,再重金收購糧食。
新豐的救災行動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。
直至此時,“勒石記功”的深層原因才被有識之士剖析出來,傳播于市井之間。
災民百姓這才恍然,原來吳王殿下的用意在此!我等愚民居然有眼無珠,将殿下如此精妙的計策誤解,實在是罪過!此計設計得富戶巨賈有口不能言、還要心甘情願的拿出錢糧博一個好名聲,真是高明!
一時之間,滿城皆是稱頌吳王殿下賢明之聲,将吳王李恪的聲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!
“賢王”之名,遍于朝野。
有人歡喜,就會有人愁悶,有人高興,自然就會有人憤怒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我真的不是綠茶 異星傳送門之黃金大陸 再興大唐,從西域開始泡妞 霸業天子 不是肉身增幅嗎,你怎麼成盤古了 暖妻入懷 嫁給渣男叔叔後,渣前任破防了 始更 大漢同意你改革,沒讓你推翻自己 大話春秋第一部之子息絕響 明末之定都上海 我是一棵大山裡的闆藍根 四個大佬跪在我面前叫師父 綜影從歡樂頌開始 第一甜婚+番外 (綜漫同人)齊木栗奈不會因廁所少年成為純愛戰神 他有點難追 (綜韓劇同人)啊,我是反派的真愛[綜]+番外 我在中世紀砍頭二十年 權謀大明,閹黨崛起